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波多野吉衣|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巨|国产永久免费的AV在线|国产日韩欧美911在线观看|欧美三级 欧美一级-接收AV

專注于有機肥設備生產與研發
聯系通達
河南通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
    龍港開發區
聯系人:
傳 真:
您的位置:首頁 > 媒體關注 >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茶產業綠色發展的“桐城樣本”

來源:通達重工     發布時間:2018-06-23     點擊:

 桐城市是桐城派故里、黃梅戲之鄉,也是安徽名茶“桐城小花“的主產區。

  去年以來,該市通過實施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鼓勵農民采取全施有機肥、有機肥+配方肥、畜-沼-茶、有機肥+水肥一體化、生草覆蓋、種植綠肥等措施,減少化肥用量,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茶園生態環境,有力促進了茶產業提質增效。

  據桐城市農委主任謝益雄介紹,經過一年多的項目實施,示范區茶葉有機肥施用量增長21.43%;化肥施用量下降21.48%,茶葉質量明顯變好、效益明顯增加。

遴選實施主體突出“三個對接”

  桐城市地處大別山余脈,有著“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自然風貌。“我市山區海拔較高,多云霧,適宜茶葉種植,茶產業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全市現有茶園總面積達到8.2萬畝,涉及7個鎮 (街道),茶葉年產值約4.8億元。 ”桐城市種植業局局長方興龍說。

  桐城也是畜牧生產大縣,有機肥資源充足。全市有機肥資源總量達201萬噸以上,以畜禽糞便、秸稈、菜籽餅、綠肥為主。規模化養殖水平高,比重達72%,畜禽糞便相對集中且處理能力強。現有有機肥生產企業2家,轉化菜籽餅、秸稈、稻殼等農業廢棄物能力強,年生產商品有機肥能力30萬噸。

  “以往單純追求高產的生產方式,導致化肥過量施用,不僅帶來成本的增加,生態環境也亮起了‘紅燈’。 ”方興龍說,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是破解農業面源污染的現實選擇,是促進農業節本增效的有效舉措,是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按照項目要求,全市上下聯動,細化工作方案,任務具體到人,層層壓實責任,穩步推進項目實施。

  桐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集農委等部門,專門聽取開展情況匯報,市政府分管農業副市長全程參與和指導項目申報、實施方案編制等工作。市政府成立了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推進落實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專家組由安徽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的國家茶葉產業體系土肥、栽培方面的專家組成。市農委成立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工作小組,農委主任任組長,茶葉辦、種植業管理局、畜牧局及相關業務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將工作責任細化每個關鍵節點、逐項落實到人。

  根據農業農村部、省農委工作部署和項目要求,該市先后制定了《桐城市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實施方案》、《桐城市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方案》、《桐城市2017年中央財政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資金使用和補貼方案》等;按照統一、規范的要求,設置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標牌3個,明確創建目標、技術模式、行政及技術負責人等信息,強化責任監督,擴大宣傳效果;在示范區內醒目地方涂刷標語,營造濃厚氛圍;在5個技術攻關區統一設置標牌,明確創建目標、攻關內容、技術措施。

  2017年10月,通過各新型經營主體自愿申報、工作人員實地核查、工作小組會議審核通過的方式,遴選出桐城市香爐寨茶葉專業合作社等35家茶葉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安徽友源有機肥有限公司等六家有機肥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共同參與項目實施。市農委與各實施主體簽定協議,明確實施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六家有機肥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茶葉實施主體簽定服務協議;重點突出“三個對接”:種植大戶與養殖大戶有效對接、有機肥生產企業與種植大戶有效對接、有機肥生產企業與養殖大戶有效對接。

注重技術創新主推三大模式

  “施用有機肥,好處多多。但如果不注重有機肥的安全生產和科學施用,是達不到好效果的。 ”桐城市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專家指導組組長、安徽農業大學資環學院教授馬友華表示,要結合本地生產實際和有機肥資源特點,選綠色高效技術模式,注重技術創新。 “在這方面,桐城市是做得很好的。 ”

  項目實施方案確定后,該市就與安徽農業大學合作開展土壤樣品采集,建立茶葉耕地質量固定監測點、土壤墑情監測點、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驗基地。用第一手數據和資料,引導有機肥“精準落地”。隨之,“通過征求茶葉種植實施主體、有機肥企業等方面意見,召開專家論證會,形成適宜于桐城實際的有機肥替代化肥主推技術模式。繼而開展先導示范,為面上工作探索路子,提供經驗。 ”桐城市種植業局副局長劉勁松介紹,去年在龍眠街道、黃甲鎮的楊頭村和水嶺村等地,分三個不同類型采取整體推進方式,建立三個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示范面積1.6萬畝,主要推廣“全施用有機肥”、“有機肥+配方肥”、“畜-沼-茶”等三種技術模式。同時,重點創建“畜-沼-茶”、“綠肥+”、“茶+雞”共生、“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配方肥”、“有機茶種植”等5個技術模式攻關區,面積1000畝。

  技物結合、農企合作、專家講座、巡回指導、技術培訓、現場觀摩……一系列扎扎實實的行動,讓技術模式走近茶農、植根茶園。

  “茶園增施有機肥,大有必要。我親眼見證了有機肥增強茶葉抗病性及耐寒、耐旱的效果。年初一場大雪導致合作社茶園遭受嚴重凍害,有三分之二的茶樹處于半枯萎狀態。剪掉茶樹的枯枝敗葉時,心想今年茶葉收成是不指望了。沒想到,3月底4月初,茶樹迅速恢復生長,而且一天一個樣。 ”位于龍眠街道黃燕村的桐城市一品茶緣茶葉合作社理事長胡孔杰感慨道,“今年茶葉產量、質量均有提升,平均每畝產干茶12公斤,比往年多1公斤,賣價每斤也多了幾十元。 ”

  “以前我們茶園施肥以復合肥為主,輔施一點有機肥。去年11月,在市土肥站專家指導下,一品茶緣茶葉合作社483畝茶園全部深施了菜籽餅轉化的有機肥,每畝用量為150公斤。這些有機肥由政府免費提供,我們茶農真是感激不盡! ”胡孔杰說。

  在黃甲鎮石窯村的大山深處,桐城市雙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打造面積達500畝的連片茶園,專門種植白茶。公司負責人金少清曾在浙江杭州打工十多年,2015年返鄉創業。“這片茶園是2015年10月開始建的,公司已投入600多萬元。政府也給了很大扶持,先幫助修通了上山道路,去年又支持我們在茶園種植綠肥(三葉草)、運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公司負責人金少清介紹,三葉草生長量大,可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還有抗旱保墑,降低夏季土壤溫度,抑制其他雜草生長等多方面的好處。

顯現多重效應實現“四個促進”

  “以前沒有有機肥項目補貼的時候,我們也會用一部分菜籽餅肥。但是由于基地面積比較大,全部用有機肥量太大,用肥成本過高,而且將肥料運上山的人力成本也非常高,所以一直困擾著我們。從去年冬天開始,政府給每畝茶園施有機肥補貼360元,自己又掏了90元,讓自家1000多畝茶園全部用上了有機肥。 ”在桐城市小花茶葉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張先友看來,增施有機肥,茶葉質量明顯變好,發芽壯、色澤好、香氣濃,每畝茶園的產量也比以前增加了近1/4,采摘期也延長了一周。

  “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的實施,顯現了多重效應,促進了化肥減量增效、促進了有機肥資源利用、促進了產品品質提升、促進了土壤質量提升。結果是,茶農得到實惠,環境得到改善。 ”謝益雄說。

  ——示范區采用“全施用有機肥”技術模式面積4000畝、“有機肥+配方肥”技術模式面積12000畝、“畜-沼-茶”技術模式面積500畝,茶葉化肥施用量從2016年的17.32公斤/畝(折純)下降到2017年的13.6公斤/畝(折純),畝均減少3.72公斤/畝 (折純),減幅21.48%。

  ——茶葉有機肥施用量從2016年的87.5公斤/畝 (實物量)提高到2017年的106.25公斤/畝,畝均增加18.75公斤/畝,增幅21.43%。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支持2家有機肥企業參與5家畜禽養殖戶的糞污等資源化利用,采用補貼方式,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施用商品有機肥。 2017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由2016年的75%提高到80%。

  ——示范區產品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業標準。示范區茶園全部通過無公害認證,綠色食品認證1000畝,有機認證1000畝。統一使用“桐城小花”母品牌,頒布了桐城小花茶安徽省地方標準,注冊了 “桐城小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茶葉合作社、龍頭企業建有生產銷售記錄,產品可追溯。

  ——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酸化、鹽漬化等問題得到初步改善。

  “下一步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增加有機肥施肥用工補貼,引導農民就近就地積造有機肥;給予有機肥生產補貼,鼓勵有機肥生產企業增強研發力度、參與的力度和深度;抓好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加大施肥機械引進補貼。還要加強對有機肥生產的質量監控。 ”謝益雄表示,將通過這些措施,把桐城農業“綠色發展”的牌子擦得更亮、叫得更響。

>>更多

常見問題

公司地址:河南省滎陽市龍港開發區
聯系人:(微信同號)
版權:河南通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營業執照信息公示